地缘政治推动趋势转变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温,这在全球贸易领域引发了波动。香港《南华早报》于5月4日发表的文章提到,这种局势致使非洲贸易商在和中国开展贸易时,不再使用美元,而是选择了人民币。美国常常将美元当作政治工具,这加剧了全球对美元的忧虑,使得非洲贸易商开始考虑新的选择。
这种在地缘政治情况下的贸易选择转变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近些年来,大国之间政治摩擦持续不断,美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遭遇挑战。非洲的贸易商们为了避开这些风险,渐渐去寻找更加稳定、可靠的货币,人民币因此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成为构建“非正式人民币支付网络”的重要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推动
中国始终积极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交易里的使用范围,多年以来,中国在政策制定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等多方面采取多种举措,以此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比如在贸易结算领域,鼓励企业运用人民币开展跨境贸易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和中国在货币合作方面达成了共识,许多非洲贸易商体会到了人民币带来的便利,他们在交易中的参与度渐渐提高,这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在非洲的流通和使用得到促进,推动了“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在诸如内罗毕等地出现。
肯尼亚的人民币探索
肯尼亚是非洲贸易中积极探寻人民币使用的国家之一 ,日前 ,肯尼亚财政部长约翰·姆巴迪称 ,该国已与中国贷款机构商讨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计价的新资金的可能性 ,这一行动体现了肯尼亚减少对美元依赖的决心 。
对于肯尼亚的贸易商而言,使用人民币开展贸易结算,能够减少因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还能提高交易效率。与此同时,还有望降低与美元有关的兑换成本及费用,为当地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会。这并非只是肯尼亚独自的尝试,还为其他非洲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尼货币合作深化
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货币合作历史久远。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尼日利亚央行于北京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到2024年12月,双方再次续签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以及32800亿尼日利亚奈拉。
这样的货币合作,为中尼两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稳定的货币环境,增强了尼日利亚经济的稳定性。通过本币互换,中尼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场景持续增多,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进一步推动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民间模式”或拓展全球
北京咨询公司睿纳新国际有一位政策分析师叫奥维格韦·埃古,他表示,有一种使用人民币绕过美元的非正式贸易结算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从肯尼亚、尼日利亚扩展到整个非洲,甚至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种“民间模式”出现了,它反映出全球对美元霸权是不满的,同时也反映出全球在探索新的货币格局。
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摆脱美元的限制,去探寻更为公平、合理的贸易结算方式,人民币的稳定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成为了他们理想的选择之一,这种“民间模式”要是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或许会改变现有的全球贸易和货币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
人民币在全球贸易里的比重相较于美元依旧较小,短期内没办法对美元霸权形成实质性挑战。然而国际社会对美元武器化的担忧持续增多,对降低美元依赖的兴趣愈发浓厚。在2024年第四季度,超过六成受访企业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超过半数企业用人民币开展外汇交易。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在此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加速的希望。未来,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方面会发挥更大作用,并且可能成为重要的避险资产。那么你觉得人民币在未来能不能超过美元成为全球主导货币?